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乐天宇与“九嶷山学院”:弦歌不绝 声自远

2016-01-07 09:03:14 [来源:华声在线-湖南日报] [作者:刘跃兵]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1981年,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“九嶷山学院”就诞生在这里。创办者是我国著名农林业科学家、教育家乐天宇。




乐天宇课余与学生亲切交流。(资料照片)



乐天宇为学生讲解《进化论》。(资料照片)


2 想混文凭请离开,要学本事请进来

在纪念馆,记者看到一份来校讲课的专家教授名单。原学校总务主任乐翰林介绍:“学校只发给从全国各地来讲学的专家教授每月5元津贴。没有教材,专家教授自己刻钢板、油印资料。教职工的工资每月也只有5元。学生收费很低,补习班每期收学杂费7元,大学每期15元。乐老还规定少数民族学生、贫困生、革命烈士后代免收学杂费。”

宁远县冷水镇五马村青年刘兰军,1979年高考以1分之差落榜。他的爷爷是大革命时期本县农民协会负责人,奶奶冒着生命危险留下一面农会红旗。解放后,她把红旗捐给省里文物单位。刘兰军带着有关单位颁发的文物普查纪念章来见乐天宇。乐天宇免除了刘兰军的学杂费,但他说:“通过招生考试才能读大学。否则,继续补习。”

乐天宇还亲自面试,看对方是不是真心求学。乐桂生回忆:“有人提着烟酒来拜访乐老,想进学院拿张文凭。乐老一概拒绝。乐老过生日,一名补习班学生送来‘寿’字,乐老严厉批评。”浙江金华市残疾青年余恒才拖着一条残腿,辗转1个多月来到九嶷山时,学校已经开学。乐天宇安排他到医学系旁听,1年后,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招生考试。求学4年余恒才从没回过家,毕业后远赴新疆工作。

1981年9月1日,“九嶷山学院”开学,招收文史系、农林系、医学系100多名新生。县乡领导要来祝贺,乐天宇拒绝了:“不搞形式主义。开学就讲课,第一堂课我来讲,算是开学典礼吧。”

舜帝陵午门前,乐天宇佝偻着身子站着,一字一句扣人心弦:“九嶷山学院今天开学了,我们自费求学,不包分配,打破铁饭碗。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,自学成才。想学本事的,我们随时欢迎,如果为要一张文凭而来,请明天离开九嶷山学院。我们的校训是‘贵自学、敦品德、勤琢磨、爱劳动’。”

3 为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

九嶷山学院办学没多久,经费捉襟见肘。教职工每月的5元工资也经常不能兑现。乐天宇歉意地说:“翰林、桂生啊,这个月的工资不能发给你们了,请你们理解。”

有人提出增加学杂费,乐天宇坚决不同意,还时常给学生免费。乐翰林着急地问:“这些贫困生都调查过没有啊?这样下去,学校怎么运转?”想不到一向温和的乐天宇火了:“要相信他们!”不时有求学者因条件艰苦不辞而别,乐天宇从不挽留,他的办学方针是“寓教于民,大浪淘沙,来者不拒,去者不留”。常德市贺家山农场职工曾凤开,1982年辞职入学时30岁,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但她克服重重困难,品学兼优。毕业后,被广东韶关市人事局作为人才引进。

乐天宇对自己却十分苛刻。乐翰林说:“乐老出差只住每晚2角钱的通铺。人家丢掉的菜叶,他捡回来煮着吃。他身上的裤带断成了3截,接上后,用到逝世。”

乐天宇时刻牵挂着学生。现在清远日报工作的1981届医学系学生周玫说:“每到周末,乐老到村民家中看望学生,哪个冷哪个吃不饱,他全知道。”瑶族学生苏田月被子单薄,乐天宇自掏腰包给她买来蚊帐、被子。

乐天宇注重学生品德、人格修养。他不但给大家上遗传学、进化论等专业课,还主讲“修身”课。他把自己在长沙求学时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写的《达化斋日记》刻成油印本,人手一份。1981届医学系学生、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林告诉记者:“乐老上专业课风趣幽默。但讲修身课严肃认真,目光炯炯有神,可以看穿人心。”

1982年,省教育厅负责人来到九嶷山学院考察,得知学校办学的窘境,委婉地向乐天宇提出,可否考虑由省教育厅接办学院。乐天宇沉默良久,说:“我回来办学,就是要为国家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。”